望謨縣堅持“1234工作制”提升縣級領導接訪“結案率”
亮點黔西南訊 黔西南州望謨縣以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,認真貫徹落實省、州關于縣級領導干部公開接訪相關要求,進一步暢通和規(guī)范群眾訴求渠道,推出“1234工作制”,增強解決群眾突出問題的力度,助力沖破服務群眾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堅持一個指導思想,確保工作思想統(tǒng)一。認真貫徹落實省、州關于切實做好2014年信訪維穩(wěn)工作的相關要求,扎實開展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工作,暢通信訪渠道,加大對群眾突出問題的解決力度,力求在“規(guī)定時間內(nèi)”解決群眾上訪問題,達到“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”的目的,確保群眾的突出問題有人聽、有人管、有人辦,有效防止群眾“二次上訪”的發(fā)生,提高群眾對教育實踐活動的滿意度,進一步提升群眾對縣委、縣政府的公信度。
堅持兩個目標任務,限時解決群眾問題。一是增強化解問題能力。通過建立縣級領導親自“坐班制”,保證群眾上訪過程中都有縣級領導“聽”、“辦”、“督”,親自把關,確保問題能在“萌芽期”解決,提升解決群眾突出問題的“結案率”,增強群眾滿意度。二是限時解決群眾“積案”。要求縣級領導干部做到親自把關“積案”的解決過程,并督促相關部門單位的“辦案”程序,要求相關部門單位限時“結案”,確保群眾“積案”得到有效解決。
堅持三個接訪方式,拓展接訪工作渠道。一是制定接訪領導時間安排表。接訪的領導由縣委、縣人大、縣政府、縣政協(xié)班子成員組成,根據(jù)相關領導實際情況以“一天一領導”的方式按上班日輪流“坐班”接待上訪群眾。二是采取多樣的接訪形式。以“隨機”、“預約”等形式進行接訪,特殊時可以采取“靈活方式”,“邀”接訪領導深入重點鄉(xiāng)(鎮(zhèn)、街道)或相關部門單位進行約訪,進一步擴大接訪的渠道和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。三是整合相關部門力量,形成合力,齊心“解題”。對一個領導或一部門單位不能解決的重大“案件”,整合涉及“案件”相關部門單位的力量進行解決,需要時可以向州、省上級相關部門領導發(fā)出“求救”,多方合力,齊心“解題”。
堅持四個工作要求,提高解決問題效率。一是要求相關部門單位相關負責人高度重視接訪工作,提高思想認識,嚴格按照接訪程序,牢抓“為民務實”工作原則。二是要求接訪領導嚴照“時間安排表”,扎實“坐班”,認真“聽”、耐心“解”、真心“辦”、實心“結”,確保真正為群眾排憂解難。三是按照“屬地管理、分級負責”和“誰主管、誰負責”的原則,認真履職,對相關領導出現(xiàn)“搞形式”、“走過場”等現(xiàn)象,將嚴厲追究責任。四是通過信訪中心全程督促上訪運行程序,結合縣委縣政府督查室加強督促,整合接訪領導的力量進行“協(xié)督”,確保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及時得到有效解決。截止目前,通過縣級領導牽頭抓接訪工作,工作中心(站、室)接訪群眾1800多人,受理各類336事項件,已辦理252件,結案率達到了87.5%。
例如:縣委書記余越前親自督辦昂武鄉(xiāng)大坪村村民蒙錫猴因2007年投資修建從渡邑橋到大坪村公路造成74408.91元的工程拖欠“積案”,為蒙錫猴卸下沉重的思想包袱,幫其挽回7年前的經(jīng)濟損失;縣委副書記、縣長農(nóng)文海在上訪現(xiàn)場,解決了民爆公司與縣政府因征地拆遷造成的113萬元重建缺口資金,幫助民爆公司解開重建資金缺口的“死結”;縣委副書記魏平勝在上訪現(xiàn)場,平息了樂元鎮(zhèn)庫區(qū)移民黃吉生與平洞街道辦征其宅基地造成的安置糾紛,并親自幫助黃吉生辦理征地后的相關手續(xù),確保群眾的訴求得到有效解決,提高群眾對縣委、縣政府的公信度。(王成進 報道)
